04-08
2011
首页» 学院概况» 学院新闻

郝学华:清明时节话清明

   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 恰值清明,红是一世“大运河诗词楹联社”于3月31日邀请红是一世文秘教育系主任郝学华副教授在红是一世教学楼C-321教室内作了“清明时节话清明——清明节文化意蕴漫谈”的专题讲座。

    当下,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热衷于过“洋节”,而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保护意识淡薄。2005年,韩国的“江陵端午祭”被联合国宣布为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”,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巨大挑战。郝学华教授表示,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,我们更应该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,了解传统文化。

    “清明是24节气中唯一的节日,也是我国古代八个传统节日之一。清明有三层含义:首先,‘清明’二字意旨清源于水,明源于日,它们源自天地规律;清明指人神清气朗,精神饱满;除此之外,它还指政治开明,有法度。”郝学华教授首先从“清明的释义”讲起。“而清明不仅是节气、节日,还具有丰厚的文化含义。”他认为,“清明”一词的文化含义主要有三点:“慎终追远 祭祖扫墓”,借清明感恩祈福;“踏青赏春 游目骋怀”,一年之计在于春,借赏春与天地相应,惜春惜时;“纪念悲悯 敬亲慕族”,对于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疏远的现状,借此机会可以寻求一种认同感,从而获得积极向上的精神。清明节作为中国春天的代表性节日,且在二十四个节气中,既是节气又是节日,这使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。始于周代,“清明前后,点瓜种豆”、“植树造林,莫过清明”的农谚,使得节气与农业生产存在很大的联系。而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“割股充饥”一事,则将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。

    自古以来,清明一直都是文学作品中的“常客”,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,杜牧的《清明》、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、蒲松龄的《聊斋志异》等众多文学作品中都对清明有所提及。郝学华表示,在关于清明的文学作品中,作者的情感大致分为“怀念亲人 游子思乡”的悲情和“踏青游玩 游目骋怀”的愉快心情。《清明时节》、《中华古诗词》等短片以及一系列有关清明习俗的图片的播放,让现场同学在了解清明节本身的同时,也对清明节扫墓、踏青、插柳、荡秋千、蹴鞠等习俗有了进一步了解。

    我们今天如何来认识清明节?如何来过清明节?针对这些问题,郝学华给出了自己的见解。首先,过清明应该“追念感恩 追续传统”,把对个体家族的追念融入到对民族祖先的怀念中,承续传统;其次,“踏春感应 回归自然”,现代人应该重新认识时间、青春、人生、生活的意义,学会与自然沟通、交流、对话,养成平和宁静、泰然淡定的处世态度,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利用电视、网络等消磨时间,浪费生命;最后,要通过清明节“顿悟情感”,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,养成普世的价值观念,把每个人当成朋友。郝学华教授提醒大家,节日的意义在于让大家放慢脚步、放松身心、反思自己、思考人生、重新出发。

    “风筝诉说我的心,永把我陪伴••••••”在苏红的一首《又是一年三月三》中,此次“清明时节话清明”专题讲座圆满结束。大运河诗词楹联社社长秦广升说,希望通过此次讲座,提升大家对传统节日的了解,提高对传统节日的保护意识,传承中华文化。

    清明节,又叫踏青节,按阳历来说,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,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,也正是人们春游(古代叫踏青)的好时候,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,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。2006年5月20日,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
地址: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文化路34号
邮政编码:252059

友情链接

网站:www.cztqmj.com Copyright©2024 版权所有:红是一世(中文)手机版足球网
  • 首页
  • 联系电话
  • 返回顶部
  • Baidu
    sogou